• 全國服務熱線:188-4889-8223 與高溫工業同行,為環保事業添彩,歡迎來到河南鎂嘉新材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
    煉鋼轉爐用耐火材料的技術進步

    發布時間:2022-07-01 人氣:81 來源:本站

    轉爐是煉鋼的重要設備,是一種不需要外加熱源,主要以熱態生鐵、廢鋼、鐵合金為原料的煉鋼爐。根據爐襯耐火材料性質分為酸性轉爐和堿性轉爐,根據氣體吹入爐內的部位分為底吹轉爐、頂吹轉爐、側吹轉爐和頂底復合吹煉的轉爐。

    轉爐煉鋼法歷史悠久,早在1856年英國人貝斯麥就發明了底吹酸性轉爐,為近代煉鋼法的開端。1879年又出現了托馬斯堿性轉爐,可以處理高磷生鐵。1864年法國人馬丁利用蓄熱原理創立了平爐煉鋼法,一度成為世界上主要煉鋼設備,20世紀50年代,世界約有85%的粗鋼由平爐冶煉。1952年奧地利出現純氧頂吹轉爐,解決了鋼中氮和其他有害雜質的含量問題,同時減少了隨廢氣損失的熱量,可以吹煉溫度較低的生鐵,節省了高爐焦炭消耗量,且能使用較多的廢鋼,煉鋼速度特別快(一爐鋼約10min,而平爐要7h),1968年又出現氧氣底吹法轉爐,1970年又發明了用碳氫化合物保護的雙層套管式底吹氧槍的底吹法,各種類型的底吹法(如OBM、Q-BOP、LSW等)在實際生產中顯示許多優于頂吹之處。奧地利人于1973年研究頂底復吹煉鋼工藝,20世紀80年代初投入生產,它比頂吹和底吹更優越,有的國家基本淘汰了單純頂吹的轉爐。

    在我國,1951年唐山鋼廠的空氣側吹轉爐煉鋼法試驗成功,1952年投產,1954年開始小型氧氣頂吹轉爐試驗成功,1962年首鋼把空氣側吹轉爐改成3t氧氣頂吹轉爐,1964年投產兩座30t頂吹氧氣轉爐,隨著唐山、上海、杭州等地的鋼鐵廠先后改建3.5~5t頂吹氧氣轉爐,隨后一些大型鋼鐵企業,如鞍鋼、武鋼等將平爐改為250~300t氧氣頂吹轉爐,1985年投產,具有先進技術的寶鋼也是采用300t的大型氧氣頂吹轉爐煉鋼,此后,我國基本上淘汰了平爐煉鋼。近年來,出現頂底吹復合吹煉轉爐,滑板擋渣技術,使冶煉時間縮短,鋼水成分和溫度更均勻,減少鋼中夾雜物,提高鋼水潔凈度等優點,我國一些鋼廠也普遍采用頂底復合吹煉技術。根據統計,轉爐鋼占世界粗鋼總產量的70%以上,而我國占90%。

    轉爐基本上是由耐火材料筑成的,煉鋼用耐火材料成本約占煉鋼工序成本的9%~13%。由于各國的鐵水成分及耐火原料資源不同,爐襯耐火材料的選擇也各有側重,歐美、俄羅斯等工業發達國家先后從白云石質,鎂質制品發展到現在的鎂碳磚,日本是最早使用鎂碳磚的國家。我國轉爐內襯經過焦油白云石質、焦油鎂質、鎂白云石質、鎂白云石碳磚到現在普遍使用鎂碳磚。由于鎂碳磚耐侵蝕、抗熱震、耐磨損、導熱性好、抗剝落、高溫下性能穩定,各國轉爐內襯普遍采用。耐火材料的性能及質量,直接影響轉爐的煉鋼方法及使用壽命,對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,轉爐用耐火材料問題引起人們的重視,涌現出一些耐火材料的新技術,如噴補技術、濺渣護爐技術、滑動水口擋渣技術等。

    1 轉爐內襯的結構及耐火材料損毀機制

    爐襯結構可分成爐底、熔池、爐壁、爐帽、渣線、耳軸、爐口、出鋼口、底吹供氣磚等部分。轉爐內襯由絕熱層、永久層和工作層組成。絕熱層一般用石棉板或多晶耐火纖維砌筑,現在有些采用鎂砂填充層代替,爐帽絕熱層用樹脂鎂砂制成;永久層各部位不一樣,多用低擋鎂碳磚、或焦油白云石磚或燒結鎂磚砌筑;工作層全部用鎂碳磚砌筑。我國的鎂碳磚有三個牌號。轉爐不同部位使用的鎂碳磚對其性能有不同的要求,日本品川耐火公司開發出滿足不同部位要求的系列鎂碳磚產品,見表1。在轉爐生產過程中,由于工作層直接受到加廢鋼的機械沖擊和磨損作用、與高溫鋼水熔渣直接接觸,受高溫熔渣和鋼水的滲透及侵蝕,以及受鋼水、熔渣和爐氣的沖刷等作用,工作條件十分惡劣,各部位的工作條件不同,而損毀程度也不同。在使用過程中,一般要反復拆除工作層,而永久層較完整,就不更換。

    2 轉爐應用耐火材料的技術進步

    爐齡是轉爐煉鋼的重要技術指標。提高爐齡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,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。轉爐內襯的耐火材料是影響爐齡的主要因素,近年來,通過科技人員的開發研究,內襯的壽命得到顯著提高,耐火材料的單耗降低到2~0.38kg/t鋼。具體措施如下。

    表1 系列鎂碳磚的性能

    2.1 綜合均衡砌爐

    針對爐襯不同部位的侵蝕狀況不同,選擇3~6個不同檔次的鎂碳磚,分別砌筑在渣線、耳軸、爐壁、熔池等部位,以求最好的經濟效益。侵蝕最嚴重的部位,砌筑質量最好的磚。內襯都采用鎂碳磚干法砌筑,或者泥砌一些含碳的鎂白云石磚,這些磚在高溫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脹性,不必砌得過分緊密。各部位的工況大致如下:

    (1)爐口溫度變化劇烈、熔渣和高溫爐氣沖刷厲害、加料和清理殘鋼殘渣時,爐口受到沖擊,因此,要求鎂碳磚有較高的抗熱震性和抗渣性,且不易粘渣;

    (2)爐帽受熔渣侵蝕最嚴重,同時受溫度急變和廢氣沖刷的影響,要用熱震穩定性和抗渣性好的鎂碳磚;

    (3)裝料側爐襯在吹煉過程中除受鋼水、熔渣的沖刷和化學侵蝕外,還受廢鋼裝入和鐵水兌入的撞擊與沖蝕,要求砌筑高抗渣性、高強度、高抗熱震性的鎂碳磚;

    (4)出鋼側爐襯主要是出鋼時受鋼水的熱沖擊和沖刷作用,損壞速度低于裝料側,如兩側用同樣的鎂碳磚,可以稍薄些;

    (5)渣線在吹煉過程中爐襯與熔渣長期接觸,特別是排渣側受到熔渣的強烈侵蝕,爐襯損毀較嚴重,要用抗渣性良好的鎂碳磚;

    (6)耳軸部位爐襯表面無保護渣覆蓋層,鎂碳磚中的碳素極易被氧化,并難以修補,所以要砌筑抗渣性良好、抗氧化性強的高級鎂碳磚;

    (7)熔池和爐底雖然受鋼水的沖蝕,但與其他部位相比損毀較輕,可砌筑含碳量較低的鎂碳磚。若是頂底復吹轉爐,爐底中心部位容易損毀,可砌筑與裝料側相同質量的鎂碳磚。

    2.2 提高鎂碳磚質量

    前面已經說明,鎂碳磚具有抗熱震、耐侵蝕等優異性能,廣泛用于轉爐內襯。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,由于鎂碳磚易氧化,導致抗熱震、抗侵蝕性能變差。研究人員探索出一種抗氧化自修復新型復合抗氧化劑:采用金屬Al、Si粉或Al-Si復合粉為抗氧化劑,經熱處理或高溫服役時原位生成SiC、AIN等高抗侵蝕物相;還有的是添加各種預合成納米碳,如炭黑、納米石墨氧化物復合粉,選擇合適的過渡元素(Fe、Co、Ni)無機或有機化合物作為催化劑,酚醛樹脂裂解產生CO、C2H2、CH4等氣體,在過渡金屬催化作用下,形成碳納米管、納米碳纖維等低維石墨化碳。通過這些技術使鎂碳磚保持良好的耐侵蝕、抗熱震性能。

    2.3 開發不定形耐火材料,修補爐襯

    為了提高轉爐內襯使用壽命,對于局部損毀部分進行隨時修補。應用新型不定形耐火材料及修補技術,大幅提高了轉爐內襯的使用壽命,普遍在8000爐次以上,有的在20000爐次以上。目前,普遍采用大面熱修補,對加料側、爐底和出鋼側進行維護。對熔池圓角和耳軸用噴補料,在轉爐出鋼口更換時采用灌漿料填縫及出鋼口區域的維護。其中大面修補料主要有MgO-SiO2質(也稱水基大面料)、MgO-C質、MgO-CaO質等;噴補料主要有MgO質、MgO-CaO質、MgO-Cr2O3質等。這些不定形耐火材料按結合劑分為無水修補料(主要是瀝青、煤焦油及瀝青粉、樹脂等)和水系修補料(MgO-SiO2-H2O結合和磷酸鹽結合)。修補料的種類及性能特征見表2。

    表2 高溫修補料種類及性能特征

    使用煤焦油、瀝青、樹脂等有機物作為結合劑,有污染環境,燒結時間長,不耐侵蝕等問題。秦巖等人開發了一種用高純鎂砂粉(MgO97.02%)和中擋鎂砂(MgO94.80%)顆粒為主要原料,SiO2超微粉(SiO2=97.02%)為結合劑的無碳環保型大面修補料。這種水基大面修補料,采用濕式直流澆注的方式,高溫鋪展性好,高溫燒結過程中不產生有害氣體,形成陶瓷結合,燒結時間縮短50%以上,結構致密,抗氧化、耐沖刷,經過多家使用,現場無煙塵,使用壽命延長2~3倍。大面修補料的具體配料情況見表3。

    對于容易損毀的耳軸及渣線等部位采用噴補的方法。目前國內普遍使用鎂質噴補料,使用壽命比較低。有人開發出鎂碳質噴補料,主要原料為3~0mm鎂砂(MgO95.2%),3~0mm碳(C=94.2%),瀝青A(固定C=46.3%,軟化點140~160℃),瀝青B(固定C=43.5%,軟化點100~120℃)以及添加劑等。經過實際使用得出其反彈率低、附著性好、燒結強度高,使用壽命較鎂質噴補料提高30%,減少了轉爐修補次數。

    表3 大面修補料顆粒配比(w%)

    還有鐵塊渣補爐技術,是利用鐵塊與高溫液體渣的快速換熱,而高效冷固粘合,對局部薄弱部位修補,節省了補爐料成本,留渣操作節省了造渣料消耗,減少緩了爐襯侵蝕,提高了金屬收得率,延長了爐襯壽命。福建三安鋼鐵公司通過控制爐渣堿度、MgO含量、FeO含量等參數,出鋼后利用適量的生鐵塊加速爐渣冷卻,使爐渣混合生鐵塊冷凝粘結在轉爐廢鋼、鐵水沖擊區域,達到補爐的目的。此方法能利用生產間隙進行補爐,一次只需10min,較常規補爐節省1h以上,而且非常環保。

    為了解決爐口、爐帽的粘渣問題,采用一種防粘渣噴補料,是用用后鎂碳磚的再生料為主要原料,通過半干法噴補施工,噴補層厚度35~50mm,附著率80%以上,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。

    日本品川耐火公司開發出可快速硬化的MgO-C質噴補料(見表4),硬化時間大幅度縮短。

    表4 快速硬化的MgO-C質噴補料性能

    2.4 護爐

    可以通過良好的操作來保護爐襯。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發成功轉爐濺渣護爐技術,就是在出鋼結束后,爐內液體爐渣不倒掉,并向爐內加一些輕燒鎂球或白云石料,使渣的熔點和黏度升高,通過氧槍向爐內放氮氣,使液體爐渣飛濺到爐襯上,因為爐渣的成分有MgO,對爐襯有好處。我國推廣濺渣護爐后,爐齡提高3~4倍,普遍在20000爐次以上,噸鋼耐火材料消耗降低0.2~1.0kg,補爐料消耗減少0.5~1.0kg/t,轉爐利用系數提高2%~3%。濺渣護爐比補爐成本低,但使用效果沒有補爐好,也不穩定。

    2.5 提高頂底復吹轉爐供氣元件壽命

    通過低部吹氣攪拌熔池,提高鋼水收得率和鋼水質量。供氣元件分噴嘴型和磚型兩大類。其中磚型是應用的主流,磚型主要有彌散型、環縫型和直通孔型。直通孔型供氣阻力小、氣流調節范圍大、氣密性好、不易漏氣、金屬管對磚有增強作用,使磚不易剝落、開裂等優點,是發展的主流。洛耐院用高純鎂砂、鱗片狀石墨為主要原料,加Al、Si粉和B4C抗氧化劑,用熱固性瀝青改性樹脂作為結合劑,加適量瀝青粉的配料,泥料攪拌均勻后,用等靜壓成型制備MgO-C質供氣元件,使用結果是:侵蝕速率為0.28mm/爐次,最高使用壽命達2113爐次。為了降低不銹鋼管的滲碳速度,提高使用壽命,表面涂大于1mm的涂層,使之在不銹鋼表面形成熱穩定,抗碳還原的致密保護隔離層。

    日本品川耐火公司開發出具有較高斷裂韌性,抗熱震性優異的透氣磚,見表5。在220t轉爐上使用,與傳統透氣磚相比,損耗速率降低約40%,轉爐運行4000爐沒有更換透氣磚。

    表5 轉爐供氣元件性能

    宣鋼集團煉鋼廠采用金屬管型鎂碳質透氣磚,每塊磚嵌入30根不銹鋼管,用300t壓磚機沖壓成型。透氣磚在80t復吹轉爐低部吹入N2、Ar氣體,轉爐爐齡達5000爐次,低部供氣與爐齡同步,力爭10000爐次同步。

    2.6 采用滑板擋渣技術,提高滑板質量

    滑板擋渣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技術?;鍝踉O備是將類似鋼包滑動水口機構系統移植到轉爐出鋼口部位,以機械或液壓控制方式開啟或關閉出鋼口,達到擋渣的目的?;瑒铀趽踉夹g對提高鋼水收得率,減少鋼中夾雜物,提高鋼水潔凈度,減少鋼包粘渣,延長鋼包壽命等方面有突出的優勢。

    出鋼口內水口連接出鋼口磚末端,下接出鋼口上滑板,而外水口連接出鋼口下滑板。內/外水口及滑板要有較好的抗渣侵蝕、高溫抗氧化、抗熱震等性能,滑板還要有耐磨性。目前外水口主要有不燒鎂碳質、不燒鋁鋯碳質和氧化鋯質(鑲嵌內芯)制品,其理化指標及使用壽命見表6,不燒水口大都經過瀝青浸漬處理,使用壽命30~90爐次。

    表6 外水口的材質,理化指標和使用壽命

    目前國內擋渣滑板的材質、理化指標及使用壽命見表7。使用壽命偏低,有研究表明,引人膨脹石墨、Si粉能夠促進磚中形成SiC晶須,提高滑板韌性,抵抗裂紋擴展,提高滑板的抗熱震性,延長使用壽命。

    表7 不同材質滑板理化指標和使用壽命

    洛耐院總結了擋渣滑板損毀原因,發現上滑板與鋼水接觸,主要是侵蝕擴孔損毀,下滑板與外界空氣接觸,主要是熱震裂紋擴展損毀。因此,通過上滑板鑲嵌鋯環,下滑板鑲嵌鋯板工藝,提高了鋯環鋯板的抗侵蝕及抗熱震性,使滑板的壽命穩定在20爐次左右。開發3個系列產品,滿足不同工況的需求(見表8)。

    表8 滑板鋯環、鋯板的理化指標和性能

    3 轉爐用耐火材料的發展趨勢及優化技術方向

    轉爐煉鋼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耐火材料的技術進步,但有些部位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壽命及使用方法仍不盡人意,今后的發展趨勢是:(1)開發高性能,耐磨損、抗熱震低碳鎂碳磚;(2)開發快速燒結,無污染的環保型熱修補料,長壽噴補料以及好的修補方法;(3)開發火焰噴補,大面水基半干噴補料雖然無煙塵,但有水分,易產生蒸汽,給工作面的粘結及使用留下隱患,而火焰噴補與工作面馬上熔融燒結成一體,時間短,使用壽命長;(4)開發爐體冷卻工藝,進一步提高爐襯壽命,濺渣護爐,爐齡升高,但爐襯減薄,會使爐殼變形,冷卻技術能抑制爐殼變形,使爐殼壽命提高到10~15年;(5)開發長壽復合吹煉供氣元件,如復合型供氣元件,優化底風口結構布置,適應頂底復吹、低氧出鋼、低部噴粉、低部供氧、低部吹CO2等先進技術;(6)改進擋渣滑板性能與結構,如復合型滑板等,延長使用壽命,減少更換次數;(7)開發輕量節能型并具有良好高溫性能的耐火材料;(8)研究開發長壽水冷煙罩、煙道等附屬設備。


    在線客服
    聯系方式

    咨詢電話

    188-4889-8223

    工作時間

    188-4889-8223

    公司電話

    188-4889-8223

    二維碼
    向日葵视频下载